污水处理厂药剂选型方案

发布时间: 2025-04-27


污水处理厂需的药剂选型是由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条件和季节温差、气候等原因决定的,药剂的投加位置和目的作用决定了药剂的选型,气候原因决定了药剂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下为该区域内主要的污水处理工艺的药剂投加建议和投加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在低温季节药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不同工艺条件下药剂的选型

1、AO工艺、A2O工艺、多级AO工艺、氧化沟工艺等生物处理后用沉淀池实现泥水分离的,可用聚合硫酸铁达到除磷目的,投加位置可选择生化出水,水体中富余的总磷会在聚合硫酸铁的作用下通过化学沉淀、混凝沉淀等原理沉降至沉淀池,使得水中总磷指标得到有效控制。

2、AO工艺、A2O工艺、多级AO工艺、氧化沟工艺等生物处理后通过MBR膜实现泥水分离的,应避免使用聚合硫酸铁作为除磷剂,因三价铁离子会被吸附在MBR膜上,对MBR膜有一定损伤,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聚合氯化铝来完成除磷。

 3、Cass工艺、SBR工艺、后端没有独立的沉淀池的工艺设计下聚合硫酸铁除磷剂的投加位置应选在反应池之前投加,原水通过曝气沉砂池后即可按需投加聚合硫酸铁除磷剂即可。

4、目前很多水厂都进行了提标改造,利用深度处理把二沉池的排水进一步絮凝沉淀,也有部分水厂在深度处理后又增加了反硝化滤池,有无反硝化滤池对深度处理的药剂选型影响不大,在深度处理工艺中一般会用到斜板沉淀池、平流沉淀池、磁混凝沉淀池等,药剂的选择关键在于二沉池出水情况来决定,如二沉池出水有一定色浊,投加聚合硫酸铁和助凝剂效果会较好,一般情况下在深度处理工艺中,聚合氯化铝铁的使用最为普遍。

二、污水厂除磷实验定量方法

1)除磷实验搅拌程序设定:

常规的设置参数为:

第一阶段:混合阶段  转数设置500R/min   搅拌时间1-2min    加药;

第二阶段:沉降阶段  转数设置  0R/min   设置时间15-30min.

(如现场无混凝实验装置可用大烧杯和玻璃棒代替实验装置做建议实验,实验效果差异不大。)

2)混凝剂的实验前处理(以聚合硫酸铁为例,聚合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铁的选型试验相同)

称取10g聚合硫酸铁定容与1000ml容量瓶中配制成1%的水溶液,待用(现用现配,不可久置,配置后10分钟内完成加药)

3)实验用水的选择

除磷实验去生化末端的混合液,如CASS工艺和SBR工艺取用曝气阶段末的混合液

4)实验投加量的选择区间

一般实验需取六组实验用水各一升至烧杯中,先完成药剂投加的阶梯实验,加药量区间根据生化末端总磷情况来选定,一般选定加药量区间范围如下(以总磷排放指标小于0.3mg/l计算投加):

1、生物池末端总磷0.4-0.6mg/l加量区间在5-15ppm,相当于每升原水在1%含量的聚合硫酸铁溶液的投加量应为0.5-1.5ml

2、生物池末端总磷0.6-0.8mg/l加量区间在15-25ppm,相当于每升原水在1%含量的聚合硫酸铁溶液的投加量应为1.5-2.5ml 

3、生物池末端总磷0.8-1.0mg/l加量区间在25-35ppm,相当于每升原水在1%含量的聚合硫酸铁溶液的投加量应为2.5-3.5ml

4、生物池末端总磷1.0-1.2mg/l加量区间在35-45ppm,相当于每升原水在1%含量的聚合硫酸铁溶液的投加量应为3.5-4.5ml 

5、当生物池末端总磷高于1.2mg/L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投加聚铁药剂。

注:聚合氯化铝作为除磷剂使用时,试验用量是聚合硫酸铁的1.2倍左右。

5)实验结果判定

根据生物池末端总磷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投加区间,完成阶梯实验,并记录每种药剂在不同加药量下的泥水分离情况,以及上清液总磷情况:

1、实验中观察污泥的沉降性,过量的药剂投加可能会对活性污泥的沉降性造成影响。

2、活性污泥完成沉降后,看泥液面是否清晰可见的分离,上清液是否澄清

6)指标测量

试验完成后测量上清液的总磷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

7)实验记录分析和药剂选型

在不影响活性污泥的正常沉降性的前提下,泥水界面清晰,上清液透彻,总磷数据达标,对比药剂投加量,以药剂投加量最小为最佳。

三、深度处理药剂选型方案

1)混凝实验装置的程序设定:

常规的设置参数为:

第一阶段:混合阶段  转数设置500R/min   搅拌时间2-5min;    pac加药;

第二阶段:凝聚阶段  转数设置200R/min   搅拌时间2-5min; 

第三阶段:絮凝阶段  转数设置50R/min   搅拌时间1-2min; pam加药

第四阶段:沉降阶段  转数设置  0R/min   设置时间15-30min.

根据不同水厂的具体工艺设置混凝实验装置程序设定,根据水量和混凝池的池容积及混凝池构造来确定搅拌时间和搅拌转数,以及阶段性设置。沉降时间由水厂设计的沉淀池理论水力停留时间设定。

(如现场无混凝实验装置可用大烧杯和玻璃棒代替实验装置做建议实验,实验效果差异不大。)

2)混凝剂的实验前处理(以聚合氯化铝为例,聚合氯化铝铁和聚合硫酸铁的选型试验相同)

1、药剂的选型可选择相同铝含量不同盐基度的聚铝A和B,相同盐基度不同铝含量的聚铝B和C,以A、B、C这三种药剂作为选型对象。

2、将ABC三种药剂分别称取10g定容与1000ml容量瓶中配制成1%的水溶液,待用(现用现配,不可久置配置后30分钟内完成加药)

3、准备水厂常用PAM溶液少许。

3)实验用水的选择

实验用水取深度处理进水

四、实验投加量的选择区间

一般实验需取六组实验用水各一升至絮凝实验烧杯中,先完成第一种药剂的阶梯实验,加药量区间根据原水浊度情况来选定,一般选定加药量区间范围如下:

1、进水浊度为2-5NTU时投加量区间在3-6ppm,相当于每升原水在1%含量的聚铝溶液的投加量应为0.3-0.6ml

2、进水浊度为5-10NTU时投加量区间在6-15ppm,相当于每升原水在1%含量的聚铝溶液的投加量应为0.6-1.5ml

3、进水浊度为10-20NTU时投加量区间在15-30ppm,相当于每升原水在1%含量的聚铝溶液的投加量应为1.5-3ml

4、进水浊度为10-20NTU时投加量区间在15-30ppm,相当于每升原水在1%含量的聚铝溶液的投加量应为1.5-3ml

5、进水浊度为20-50NTU时投加量区间在30-80ppm,相当于每升原水在1%含量的聚铝溶液的投加量应为3-8ml

6、当进水浊度大于50NTU时酌情增加药剂用量。

注:聚合硫酸铁作为自来水净水剂使用时,试验用量是聚合氯化铝产品的二分之一。

五、实验步骤

根据原水浊度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投加区间,ABC三种药剂分别完成阶梯实验,并记录每种药剂在不同加药量下的,凝聚、絮凝以及沉降情况,具体对比如下:

1、当实验进入第二阶段后,随着搅拌器的搅拌,原水中会出现白色细小颗粒物。对比不同加药浓度下细小颗粒物出现的时间,以及明显程度(该细小颗粒在搅拌过程中不易观察,可用灯光照射,根据烧杯内水的折光程度判别,判别标准以产生的时间快,颗粒感明显为优)

2、当实验进入第三阶段后,可明显观察到有絮状物产生,记录絮体产生的时间和絮体的多少。(记录以出现絮体时间最快,絮体多为优)

3、沉降阶段中,絮体会更加明显且开始迅速沉降,该阶段下记录絮体的沉降性、同时间内的沉降比、上清液的絮体残留、絮体是否发生上浮(判定结果为,絮体不上浮、沉降速度快、同时间没沉降比小为优)

六、指标测量

每次试验后及时取上清液测量其浊度与排水的各项指标,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

七、实验记录分析和药剂选型

1、把不同型号的ABC三种药剂完成试验后根据不同药剂同时完成达标要求的投加量作为判定依据,以投加量少和实验过程中絮体的总体表现作为最佳投药。通过相同铝含量不同盐基度的两种药剂之间的对比,可确定盐基度的选型方案,通过相同盐基度不同铝含量的两种药剂进行对比也可确定铝含量的选型方案。

八:注意事项

1、在北方区域入冬以后由于环境温度低,如果使用液体聚铁作为除磷剂使用时,应当加水稀释后再投加使用为最佳,在极低温度下会影响聚合硫酸铁的溶解度,液体聚铁在出厂时已经在临饱和状态,如不经稀释投加可能在加药管道内析出导致管道堵塞。

2、水处理药剂在使用前的溶解配制过程应当遵循有效含量不得低于1.5%,防止浓度过低时发生部分水解造成药剂浪费。

        感谢您关注河南爱尔福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水处理,只为健康世界!我公司致力于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系列净水材料的研发、制造及销售,愿和广大客户朋友共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