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处理领域,聚丙烯酰胺(PAM)和聚合氯化铝(PAC)是两种常用的絮凝剂,它们各自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AC作为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杂质;而PAM则作为助凝剂,能增强PAC的絮凝效果,进一步加速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然而,PAM和PAC的投加比例对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将根据提供的参考资料,详细介绍如何判断PAC和PAM投加比例是否合适。
PAM和PAC的作用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PAM和PAC的作用原理。PAM是一种水溶性线状高分子凝集剂,其通过电性中和及高分子本身的吸附架桥作用,使悬浮浊粒子快速凝集沉降,达到分离、澄清的效果。而PAC则通过其水解产物对水中胶体杂质进行电中和及脱稳作用,促进杂质凝聚。当PAC与PAM联合使用时,PAC形成的絮体通过PAM的进一步架桥作用,可以形成更大、更紧密的絮体,从而提高沉淀效果。
投加比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投加PAC和PAM时,比例的控制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投加效果及其对应的投加比例判断:
絮体细小但独立均匀:这种情况通常意味着PAC投加量不足,而PAM投加量可能适中或稍多。为了改善效果,应适当增加PAC的投加量。
絮体粗大,间隙水清澈:这是理想的投加效果,表明PAC和PAM的投加比例非常合适,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
絮体粗大,但间隙水浑浊: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PAM投加量不足造成的。虽然PAC形成的絮体较大,但由于PAM的不足,絮体间的空隙未能被充分填充,导致间隙水仍然浑浊。此时应适当增加PAM的投加量。
絮体有挂烧杯壁的现象:这通常是PAM投加过量的表现。过量的PAM会导致絮体过于紧密,形成不易沉降的粘性物质,进而附着在烧杯壁上。此时应减少PAM的投加量。
液面浮渣:液面浮渣的出现往往意味着PAC投加过量。过量的PAC会产生过多的沉淀物,部分未能及时沉降的沉淀物会浮于液面形成浮渣。此时应适当减少PAC的投加量。
沉淀物粗大,上清液清澈与沉淀物细小,上清液清澈:这两种情况均表明投加比例合适,只是形成的絮体形态有所不同。前者可能是由于PAC投加量较多,形成的絮体较大;后者则可能是PAM的助凝作用更显著,使得絮体更加细密。
沉淀物粗大,上清液浑浊与沉淀物细小,上清液浑浊:这两种情况均表明PAM投加不足。无论沉淀物形态如何,上清液的浑浊都说明PAM未能有效促进悬浮物的沉降。此时应增加PAM的投加量。
使用注意事项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除了控制投加比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溶解比例:PAM的溶解比例通常为0.1%~0.3%,过高的浓度可能会导致PAM难以完全溶解。
二次稀释:使用时建议进行二次稀释,以提高PAM的分散性和效果。
水温控制:溶解PAM时水温不宜超过60摄氏度,常温即可。过高的水温会加速PAM的降解。
存放时间:配置好的PAM溶解液应及时使用,阳离子PAM不宜超过1天,阴离子PAM不宜超过2天,以免降解影响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絮体的形态、间隙水的清澈度以及液面是否出现浮渣等现象,可以初步判断PAC和PAM的投加比例是否合适。同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调整投加量,并注意使用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可以确保污水处理效果达到最佳。
专注于水处理,只为健康世界!河南爱尔福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分子絮凝剂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主要产品为“绿水洁”牌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净水剂。年产万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公司将继续秉持"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