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使用聚合氯化铝后会有黄色泡沫浮在水面上?
发布时间: 2025-09-22
使用聚合氯化铝(PAC)后出现黄色泡沫漂浮在水面,是污水处理中的常见现象。结合搜索结果的综合分析,主要原因及机制如下:
一、化学反应生成挥发性脂肪酸
- 反应过程:投加的PAC与生化池废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盐(如醋酸盐、丙酸盐)反应,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FA)。
- 泡沫形成:VFA在曝气过程中被气体携带至水面,因其表面张力大、稳定性高,形成的泡沫可自然维持2-3天不破裂。
二、局部药剂过量导致胶体吸附
- 间歇式加药问题:若采用间歇投加方式,可能造成PAC局部浓度过高,生成大量氢氧化铝胶体(Al(OH)₃)。
- 泡沫成因:胶体在曝气时吸附活性污泥颗粒,形成密度较轻的黄色絮团上浮。

三、生化系统碱度失衡
- 微生物代谢紊乱:过量PAC破坏废水中的碱度平衡,影响微生物活性,促使其分泌胞外多糖及胶体物质。
- 泡沫强化:这些黏性分泌物在曝气中与气体结合,进一步稳定泡沫结构。
四、温度与季节性影响
- 低温诱导:冬春交替时气温较低,易导致丝状菌异常增殖,与PAC协同引发泡沫,而夏季较少见。
五、PAC产品质量问题
- 杂质或成分不达标:若PAC中有效成分(Al₂O₃)含量低,或含过量单体铝等杂质,可能加剧异常反应。
六、解决方案
- 根据上述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
- 优化投加方式:改间歇加药为多点稀释连续投加,避免局部过量。
- 调节水质参数:监控并维持pH稳定(建议范围5-9),减少碱度波动。
- 物理消泡:对已形成的泡沫喷洒清水冲击破碎。
- 产品筛选:选用高纯度PAC(Al₂O₃≥30%,杂质达标)。
操作提示:若泡沫持续出现,建议先小试确定最佳投加量(通常1-3%溶液),并排查曝气系统是否均匀。
以上机制与方案综合自多个行业案例及实验分析,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水质特性调整。
相关新闻
2025-06-24 08:37
2025-04-08 00:00
2025-04-06 00:00
2025-04-02 00:00
2025-09-22 10:41